「霸凌」(bullying)包含拳打腳踢這種「暴力攻擊行為」,及冷嘲熱諷、酸言酸語等等「非暴力攻擊行為」,這種欺壓行為會為受害者帶來極大的傷害。網路普......
中小學數位素養教育資源網
#網路霸凌#心理諮商#輔導
「霸凌」(bullying)包含拳打腳踢這種「暴力攻擊行為」,及冷嘲熱諷、酸言酸語等等「非暴力攻擊行為」,這種欺壓行為會為受害者帶來極大的傷害。網路普......
中小學數位素養教育資源網
#網路霸凌#心理諮商#輔導
網路內容防護機構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最新研究,網路霸凌問題在小學高年級到國中1年級(11 至 15 歲)的青少年中尤為突出。近期發布的......
2024-12-06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
#網路霸凌
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和對定義,稱為自尊心(Self-esteem)……
2021-03-25 Hello醫師( https://helloyishi.com.tw )-文:W.R. Su 醫學審稿:賴建翰醫師
#低自尊孩子#孤立#迴避新環境
孩子自尊心太強怎麼教?自尊心(Self-Esteem)每人生來有之……
3Q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
#自尊感量表#過度自我膨脹#低自尊
惱人的餵食問題,讓許多爸媽每到吃飯時間都心煩不已,這些孩子在臨床上我們都統稱為……
2019-05-23 Mami Buy媽咪拜-黃昌鼎醫師
#挑食#胃口不好#輕度挑食
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希望孩子是個頭好壯壯的小吃貨?然而卻事與願違 ……
2021-11-10 壽司馬麻の不藏私筆記- 壽司馬麻、語言治療師 Carrie
#餵食困難發生率#寶寶進食發展#減敏按摩
韓國爆發「N號房事件」震驚全球,兒少曝露隱私遭網友誘騙事件也在台頻傳......
2020-07-07 兒福聯盟官網
#求助步驟 #兒少隱私 #網路交友
「兒少網路性剝削」是指,利用網絡對未成年人進行性侵害、性騷擾、性交易等行為,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,造成嚴重損害......
2023-05-25 中華青少年純潔運動協會-文字整理 呂學智
#安全意識 #網路安全 #兒少性剝削
想像一下:就讀小五的兒子有天告訴你,他的同學找他加入 FB 的「未成年約砲社團」,身為爸媽的你,是否會感到難以置信?而你又會怎麼處理這樣的事情呢?
2022-07-02 中華青少年純潔運動協會-文 張李明德老師
#網路交友 #傾聽式溝通 #成長型父母
近幾年科技的進展神速,隨著行動載具的問世、不斷革新,無論男女老幼,隨時隨地低頭滑智慧型手機已是相當普遍的情景……
2021-04-28 BabyHome-韋冠宇
#手機的使用時機#手機的本質#父母以身作則
我是不是被霸凌了?一起了解霸凌定義是什麼... ...
2023-12-05 兒盟官網
#保護自己 #校園霸凌申訴管道 #六大校園霸凌種類
進入小學後,寫作業成為許多家長與小孩的惡夢,常常花很多時間寫作業,卻還是一片空白……
2019-12-22 媽咪拜-作者:小魚
#安排回家後的行程表 #吸引孩子快速完成作業 #適合的環境
擔心孩子年紀小,因為戀愛而耽誤了課業,擔心孩子在關係中還不會保護自己或被別人欺負,但又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擔憂?許多家長滿腹「擔心」,但不知該怎麼和孩子談,變得只好用較強硬的方式來規定孩子,像是上大學前不准交男/女朋友、親自接送上下學等,卻很可能換來孩子的抗拒或隱瞞。
2021-06-22 雞湯來了 潘佾欣
#孩子談戀愛#親子溝通#青少年
2022-8-19 兒福聯盟 海苔熊Haitaibear
根據兒盟調查,超過一半的孩子不清楚父母對「談戀愛」的態度,正在談戀愛的兒少當中,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孩子,會主動告知父母,更有15%的孩子不跟任何人說。家長態度不清、情感教育的缺乏,導致孩子們必須獨自面對情場上的槍林彈雨。
#談戀愛#青少年#情感教育
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,也是獨立的個體。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,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,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並與孩子一同學習情緒管理呢?
2024-08-13 嬰兒&母親-江睿毓
為什麼會說,讓孩子感受到「父母吵架後,仍然愛著彼此」很重要呢?這是因為,父母吵架後,若不這麼做,有可能會對孩子帶來長期的影響。
#父母爭執對孩子影響#父母衝突#衝突壓力
2025-02-12 陪伴心理諮商體系
一個好的家庭教育,關鍵就是父母,而如何減少在孩子面前的爭執,就是個很大的學問。
#父母吵架#父母衝突影響#預防與因應方式
2023-07-26 遠見 魯皓平
在夫妻衝突越來越劇烈,或者越來越疏離的過程,有些時候我們會忘了顧及孩子,甚至有意無意地,把孩子捲進夫妻倆人的爭戰中。
#夫妻戰爭#夫妻衝突#孩子情緒#情緒照顧#離婚衝突
兒福聯盟
夫妻有所爭執在所難免,偶爾的意見不同,能讓孩子學習當意見不同時,可以如何溝通與協調。但如果是經常性的爭執、非理性溝通或冷戰,那麼對孩子的心智發展就會有所影響。
#夫妻衝突#孩子情緒#孩子安全感
2024-7-11 天才領袖團隊
每一對夫妻都難免有意見不同的時候,此時應該以坦誠的方式溝通彼此的感覺和需要,依情境調整家庭的規則,當家庭中的爭執不幸愈演愈烈時,家中年幼的孩子可能會經歷種種複雜的感覺,以及需求被冷落的經驗。
#修補親子關係#心理壓力#夫妻衝突
https://www.ncce.com.tw/
我跟先生像是一對怨偶,常常瀕臨離婚的邊緣,我發現3歲女兒的脾氣也很不好,經常莫名其妙的哭鬧。請問,婚姻關係與孩子的情緒發展有關聯嗎?
#孩子情緒發展#夫妻衝突#親子關係
信誼基金會
絕大部分的孩子,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,但如果父母要離婚了,對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?
#高衝突離婚#離婚影響#孩子情緒照顧
2024-05-26 五餅二魚身心科診所 吳俊和醫師
大人想阻止偷竊、說謊的行為發生,卻沒想到行為背後的功能、原因與該如何替代。「阻止不該發生的事別發生」是很耗力的,不如換一個角度,自問:「孩子好端端的,為什麼他去偷竊?」
2021-09-06 獨立評論 - 林仁廷
#孩子偷竊說謊#孩子偷竊說謊原因#孩子偷竊說謊預防
當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時,不要再只是跟他們說:「偷東西會被警察抓!」。用罵的或用威脅的,並不會幫助孩子成熟!看到就想拿的習慣要從小教,一起來看正確的教法!
2022年12月8日 天才領袖團隊
#孩子偷竊#物權概念#引導孩子思考理解
大人想的都是阻止行為本身,卻沒想到行為之外的功能、原因與如何替代。「阻止不讓該發生的發生」是很耗力的,所以換一個角度,自問一個問題:「孩子好端端的,為什麼他去偷竊?」
2019/05/10 關鍵評論網-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
#孩子偷竊說謊#孩子偷竊說謊心路歷程#說謊偷竊預防與相處原則
兒童或青少年習慣性偷竊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,因為他通常會導致其他犯法的行為,所以在孩子越小的時候,找出犯錯的原因,就能降低未來反社會行為的產生。
2022年6月7日 天才領袖- 王宏哲
#孩子偷東西怎麼辦#教導物權概念#找出孩子偷竊原因
孩子常常不經意就拿了別人的東西,問他他就説是放桌上的,是地上撿的,爸媽也教了,但卻一直這樣。
2018-01-25 王宏哲
#獎賞制度#孩子偷竊行為#了解孩子偷竊的背後原因與動機
想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,並非只能用打罵的方式來處罰
用打罵的方式,反倒只是讓孩子「害怕」而非真正瞭解為什麼錯了
在這樣的狀況下,孩子更可能選擇在類似情境再次做出一樣的事,只是這次「#會小心不要讓家長發現」
2024-10-31 小羽兒童職能治療師
#孩子偷竊#孩子行為問題#正當取得方式
人總是有犯錯的時候,當你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,選擇迴避、選擇卸責,別人只會對你更不信任,請永遠記得,「信任建立要一年,信任破壞只要一天」,人與人之間,當相信這件事出現裂痕,下一次遇上,就會用經驗放大檢視。
2024-10-28 創感學院
#孩子偷竊#偷竊三把刀#信任關係
當學校有人東西被偷,親師生該怎麼處理?電影《失控教室》提醒我們,在教育過程中,信任與懷疑之間的平衡很微妙,家長除了擔心孩子受到挫折、也擔心孩子不誠實,也需要為孩子創造信任與支持的空間環境,用理解取代指控,引導孩子面對問題,並從中學習與成長。
2025.02.18 觀點同不同 作者:廖泊喬 責任編輯:陳珊 核稿編輯:李羏
#孩子偷竊#用電影看見不同觀點#信任開放的溝通空間
孩子偷竊說謊的時候,家長該如何因應,引導案子理解事情的嚴重性又能改善行為呢?
2023-09-04 伯恩父母學苑 白老師
#孩子偷竊#嚴重的處罰是否有用#引導孩子思考
教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尤其如果你是沒有隊友幫助的,就需要更多的體力、毅力、耐心與智慧了。如果不是婚姻真的走不下去,沒有父母想要讓孩子過著 單親 的生活,因為社會對於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,有著許多的刻板印象,例如容易變壞,會自卑、會被嘲笑……等,因此,我每每面對單親的父或母,都覺得你們真的很堅強,因為自己面臨一個家庭重大變化,不僅不能消沉,還得立刻打起精神,照顧孩子的情緒變化。
2023年8月8日 作者: 天才領袖團隊
#單親家庭#教養技巧#合作式父母
照顧年幼的孩子,除了生理上的照顧之外,最為艱難的部分,就是要時時刻刻承接孩子的情緒。一開始新手......
2023-08-23 林希陶 臨床心理師
#親職教養#情緒教導
好不容易把孩子挖起床,結果孩子一到幼稚園就抱著媽咪不放,淚眼汪汪、崩潰大哭,不管怎樣都不願意下車,甚至躺在地上......
2022-02-10 作者:小桃媽 諮商心理師
#分離焦慮#入學準備
根據兒福聯盟調查顯示,有六成以上的家長仍會用體罰及濫罵來管教小孩,包括暴力威脅、曾經用貶損的言語、曾經在公共場所大聲斥責等。大多數家庭家.....
2023 年 2 月 6 日 作者:未來Family
#體罰#管教#親子對話
一想到「西方」和「東方」的父母角色,你分別會想到什麼?是不是想到西方,就想到放手讓孩子獨立、自由發展;想到華人,就想到父母嚴厲、權威?......
2019-11-08 作者:蕭子喬
#父母角色 #權威管教 #中西教養
關於教養風格,您一定聽過「民主權威」、「專制權威」等名詞,這是來自西方多年累積的研究結果。但您知道近20年來,臺灣的家庭研.....
2019-11-08 作者:蔡季葦
#中西教養 #教養風格 #華人教養
最近有很多媽媽快爆炸,說家中的小學生要嘛很難溝通、要嘛不溝通,有沒有覺得「大小孩比小小孩還難教」?教小小孩是....
2020年9月17日 作者: 天才領袖團隊
#青少年#大小孩#親職教養
情緒教育從家庭開始,有國外研究也指出,幼兒的情緒表達能力深受家長的情緒言談能力的影響。日常生活中,幼兒每天都會經歷著無數個情緒.....
2023-02-24 作者:潘佾欣
#親子關係#親子共讀 #幼兒情緒 #情緒繪本 #對話式共讀
客廳裡傳來兩兄弟的爭吵聲,弟弟拿了哥哥的玩具,哥哥搶回去:「這是爸爸買給我的,你不......
2023年10月23日 作者: 王宏哲
#手足衝突#共同遊戲#互相尊重
當孩子發脾氣時,許多家長習慣先講道理,這是錯誤的!所以會很難應對孩子接下來的情緒問題。先感性再理性,也就是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是.....
2024-08-13 採訪撰文:江睿毓 ;諮詢:兒童職能治療師雙寶阿木 吳怡璇
#同理孩子 # 孩子情緒問題處理 # 小孩鬧脾氣 # 小孩哭鬧不停
每次問孩子今天過得如何,孩子都回答「還不錯、還好」?身為家長或老師,我們可能都會希望.....
籽樂教育
#情緒教育 #親子溝通 #教養技巧 #育兒心法 #親子關係
要讓孩子有自信,父母的讚美不能少,但常常有一些家長忽略了一件事。週遭有沒有人,只要孩子表現不錯,就説「你好棒!」「你好厲害!」......
2024年11月8日 作者: 王宏哲
#如何稱讚孩子#正向教養
手足間的問題本來就非常考驗著父母親的智慧,畢竟從獨享的愛到必須分享愛,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此手足會存在著競爭的關係,上面家長提出的困擾更是牽連到手足間的權利和管教,這會讓本來對等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。
| 2021-10-23 |作者 陳儀安
#手足競爭#親子互動#親子教養
林培欣粉專網址如下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ipeiPrana
孩子說不,才會去做》這本書中提到:「新生兒到來的這件事情,對許多家庭年長的孩子來說,確實是個小悲劇。對一個介於八個月到四歲大的兄姊來說,如果沒有表現出嫉妒的話,反而是糟糕的現象。因為對他來說,新生兒的到來給他帶來了麻煩—這是第一次,他看到所有的人都去讚嘆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人。他想:「難道要裝成小寶寶,才能討人喜歡嗎?」
作者:林培欣 心理師
1.文章出處:擁抱心理
擁抱心理官網: https://mental-hug.com.tw/
2.文章作者:林培欣 心理師
林培欣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ipeiPrana
#手足競爭#愛的五種語言#親子教養
當老大看到媽媽抱著剛出生的弟弟或妹妹,有時會出現討抱,或壓老二的臉,甚至捏他大腿等行為。其實很清楚,這正是在表達嫉妒的情緒。不過,或許我們心中那幅兄友弟恭,和樂融融的畫面,讓我們隱約地都不希望「嫉妒」存在孩子跟手足間,因此真要爸媽說出「孩子,你是在嫉妒嗎?」並不是那麼容易呢!這個只要家有二寶以上一定曾出現的課題,孫明儀心理師提供一些角度,幫助父母能夠更從容應對。
2017/09/30 孫明儀老師
#手足忌妒#手足競爭#親子互動教養
「家有兩個小孩,不可能公平的?!」兩個小孩的你,是否有這樣的煩惱「小孩愛吵架、互相比較,一直覺得你不公平...」「小孩每天都在搶玩具、搶遙控器、搶零食...」「哥哥不肯原諒弟弟、姐姐拿玩具丟妹妹,心好累...」
每天都上演的 #手足爭吵 到底該怎麼辦呢?這次知識量滿滿!超澎湃的10大原則一次教給你!家裡這樣做之後,兩個小孩的關係,比想像中還要好哦~
2022/02/15 口羊太太正向教養
#手足競爭#親子教養#正向教養
在家庭這個溫暖的小宇宙裡,孩子們如同星星,父母則是滋養他們成長的太陽。然而,手足間的競爭可能會打破這份和諧,讓父母感到左右為難。電影《奇蹟男孩》中的姐姐維亞形容家庭成員圍繞特殊需求的弟弟,反映出一些家庭中的手足競爭與偏心問題。為促進和諧,「幼兒一對一情緒教練學院」建議三大原則:避免比較、創造專屬時間,及引導孩子探索自身優點,幫助孩子們在互相欣賞中成長。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努力,為孩子們創造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環境。如果您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困惑,「幼兒一對一情緒教練學院」隨時準備提供支持,成為您和孩子們的情感成長夥伴。
萬叔玩心流
#手足競爭#和諧相處#看見優點#彼此稱讚
台北市
抖音(TikTok)自2016年在中國推出後迅速走紅,目前全球下載量已超過30億次,成為用戶創作和分享短影音的主要平台。抖音讓使......
林欣慧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教授 2025-02-26
#親職教養#注意力問題
台北市
我是不是被霸凌了?一起了解霸凌定義是什麼根據教育部制訂的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」,校園霸凌定義為:在校園內、外,無論是用言語、文字、圖畫、肢......
兒福聯盟 2023-12-05
#校園霸凌
無論是拒學或中輟,行為只是一種表徵,代表孩子某些狀況他無法解決,需要進一步理解與協助。因此,不能把目標僅訂在「讓孩子一定要繼續就學」,否則雙方容易衝突、敵對或更挫敗。
拒學的理由既然是多重的,之後協助孩子當然也需要多重的介入。輔導人員大概都要「撩」下去,無可避免「就是很麻煩,耗時費力」,然如果我們願意這種「真實的陪伴」,至少給了孩子「以身作則」及「積極面對」的榜樣與勇氣,我相信,他的成長會萌芽的。
2021/12/13-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-林仁廷心理師
#拒學#上學意願#抗拒上學#校園關係
當孩子說「我不想上學!」,你可能會感到很擔心甚至有些生氣,但這背後可能藏著孩子的壓力和困難,而不只是簡單的懶惰或叛逆。了解孩子們的感受,並找到合適的方法協助他們,我們一起可以克服這個挑戰!
2024/12/18-利伯他茲心理諮商所-陳俊睿 實習心理師
#拒學#孩子不想上學#學習理解#逐漸適應
親職倦怠和學業倦怠常互為因果。倦怠的父母可能無意中將焦慮傳遞給孩子,進一步增加孩子的學業壓力。同樣,孩子的學業倦怠和拒學行為也可能令父母感到失望與無助,進一步加劇親職倦怠。
2025/02/07-李政洋身心診所- 李瑞諮商心理師、 陳奕宇諮商心理師,、黃兆菱諮商心理師
#拒絕原因#學業倦怠#親職倦怠#親子關係互相影響
在治療室中,常聽到拒學兒少的家長如此說:「心理師,我的孩子就是因為手機成癮才不去上學的,啊怎麼我不讓他用手機了,還是不去學校?」、「他喔,每天就是玩手機玩到太晚,白天叫不起床、才不去學校的!」當家長千方百計地控制手機時間、訂出各種手機或電腦使用規定,卻以為是努力對抗「拒學之根」的時候,孩子在治療室卻懊惱地說:「老師~~我其實待在家一直玩遊戲也覺得很無聊,根本不想要這樣的生活,但……我就是沒有動力去學校。」
在「處理」拒學這個議題時,要知道,「拒學」不是一個診斷,它是孩子長久以來累積各種壓力、各種困難甚至是各種挫敗的表徵。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,也絕對不是單一因素,因此,重點絕對不只是去不去學校這個行為。
那家長到底該如何面對孩子拒學呢?
邁愷爾心理治療所-劉于涵心理諮商師
#拒學#穩住情緒#理解原因#增加其他學校以外的正向經驗
★孩子的回復需要一些時間,父母、家人、師長可能會因為孩子的情形感到擔憂而焦慮,或開始對孩子發脾氣,無形中全家氣氛都壟罩在壓力、不安中。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「維持家中和諧」,將爭執放下,塑造讓孩子安心的空間,減低他內心衝突掙扎與自我封閉的情況,當他發現家中並不會因為他沒到校而變得特殊,那他可能會漸漸走出他原本封閉的空間,甚至願意重啟與我們的對話。
★當孩子開始願意重新與我們聊天、說說話,表示他已經可以放鬆下來,重建彼此間的關係,這時不急著與他談到關於學校或詢問他怎麼了,而是要將重點放在「孩子與我們間的信賴關係」,讓他能感受到家人間的真誠、包容,不會因著他沒去學校而停止,一起努力維持平穩關係,從修復的關係中獲得支持力量,引導他。
★克制自己給予過多的建議,這些建議在此階段對孩子而言都還是一項刺激,可能會讓他在正修復的關係中感到動搖,而誤解我們所做的事情是為了讓他回學校。此時,我們仍是在建立信賴的安全環境給孩子,但可以跟學校做一些接觸,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,且能夠尋求專業資源如心理諮商的協助,對於孩子有更好的了解外,也能知道自己現階段可以給孩子什麼樣的協助,漸進式的讓孩子願意接受目前的狀況,才有改變的動機。
★提醒自己不適宜一直探問孩子何時返校,最重要的是讓他感到被理解。此時,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,可多安排他有外出的機會,並維持他正常的日常作息,盡量多與外界接觸,避免退縮回只有自己的活動範圍。
★最重要的是,家人間會更為辛苦,除了要幫忙孩子回復,還要努力維持家中作息,且必須處理自己的情緒,所以,家人尤其是父母,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,要有自己的舒壓與支持管道,才有力氣繼續為孩子努力、維持正常作息與榜樣!
2014/02/19-吾心文教基金會
#拒絕#理解孩子#孩子情緒照顧#孩子與我們的信賴關係
青少年為何不想去上學?課業壓力、校園霸凌、師生間的緊張關係,學習沒動力等種種因素導致學生拒學/懼學率日漸升高。今天我們請來拒學的學生和家長,聽聽他們怎麼說……
2024/03/28-公視青春發言人
#拒學#懼學#青少年#Z世代#理解孩子#嘗試多元的就學管道#多元發展#不同的可能性
作為家長,你是否曾經發現孩子突然說「我不想上學」,或者明明前一天還開心去上學,今天卻因為某些原因拒絕再踏入校門?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,事實上,越來越多孩子正在面對「拒學症」或「厭學症」,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懶散或逃避,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多複雜的情感和心理因素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整理桐心理治療所心理師們的臨床經驗,介紹拒學症的成因、症狀以及父母該如何理解和處理孩子的拒學情況。幫助你了解孩子拒學背後的原因,並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。
2024/11/24-桐.心理治療所 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tongpsy.com/about.php#pg-about
#拒學#不想上學的原因#避免批評#給予支持#專業協助#多元的觀點看待
分享會開始,講師便拋出一個重要的問題:「當你知道親友有自傷行為時,自己有什麼樣的情緒?」多數參與者的情緒都落在「低度愉悅、高度活力」的象限中,包括憤怒、害怕、焦慮與恐懼,其實這些反應都是很正常的。講師鼓勵大家轉換心態,從「我不允許自己生氣」到「我好生氣但沒關係」,學習看見並接納自己的情緒,是照顧自己和照顧他人的第一步。
2025/02/20-專線工作者 雅雯-瘋靡活動側記
#接納情緒#成為自傷者的情緒緩衝器#聽見痛苦背後的心聲
青少年自傷怎麼辦?青少年難道就沒有生活壓力嗎?我們一起來看看
馬偕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心智科 黃郁心醫師
#青少年反覆自傷#青少年情緒議題#家長因應方式#青少年情緒調節
在陪伴自傷的孩子時,很多的挫折和自責的感受會湧現;該如何在這條晦暗的道路上,把自己安頓好,帶著孩子穩穩的向前走?
2025/08/06-蕭亦伶精神科醫師、周彥君臨床心理師-醫心聽你說
#孩子自傷家長怎麼辦#家長安頓情緒#家長因應方式#向外求助
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、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,或處於矛盾痛苦中,正在自傷的你。
2025/05/07-蔡叡昀心理師
青少年自傷#自傷行為#痛苦的來源
籽樂教育
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就是哭鬧,有些孩子也會突然出現睡不好、哭醒等狀況,或是尿床、亂發脾氣.....
籽樂教育
#教養技巧 #學校適應 #情緒引導 #分離焦慮 #情緒管理
上班族有時會厭倦上班,孩子有時也會不想上學,有想休息、好好喘口氣的想法很正常,但如果孩子是長期拒學,甚至拒絕人生,該怎麼辦?《親子天下》調查發現,全台有一半以上的國中都有拒學生,高中職休學、退學人數,在十年之間增加八成。拒學的黑色漩渦正在台灣上演,這群親手關住自己的孩子,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2024/10/05-親子天下
#拒學#逃避上學#複雜情緒#冰山底層的情緒